《每日人物》关注西藏定日受灾群众乔迁新居—
            日期:2025-11-02 10:12 浏览:
            
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10月31日第07页)日喀则市萨迦县普村村民正在搬进新家。日喀则市拉孜县拉孜镇措布村是震后重建的。以上照片由本报记者徐玉瑶拍摄。次仁塔杰是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古榕村的一名木匠。最近他的日程排得满满的——村民们即将搬进新家,新家具成了必需品。作为西藏定日6.8级地震的重灾村之一,古榕村的30多户搬迁户预计将搬进新家。随着新房的交付,家家户户都盼望着新的生活。 Tsing Tagye 正忙着为这所房子制作橱柜,为你的房子制作衣柜。青达吉清楚地记得,今年一月份定日县发生了地震。 “当时我们都认为要花很多年才能找到新房子。没想到不到一年就全部建成了!”他竖起大拇指。据介绍,灾后恢复重建共涉及西藏47个镇、7个县486个村庄,共重建2.2万余户、面积310万平方米,加固面积共计1.05万户、加固面积106万平方米。 “我们加紧施工,切实保障群众过上温暖的冬天。”灾后重建工作点多、线长、面广,海拔高、缺氧、地质条件复杂,各参建单位克服重重困难,加班加点,全力完成施工。定日县曲罗乡措昂村,人们在忙着做任务。我们已经搬到新建的房子里了。这里的高度达到4300米。这里地广人稀,地处偏僻,交通不便。 “尽管这很困难,但我们必须尽我们所能确保人们搬家。”中铁援建措昂村灾后重建项目负责人张胜表示,施工现场将引进有高空作业经验的专业人员,配备医疗队和急救设备,确保项目顺利开展。 “我们还聘请了一些当地人来提供技能培训,增加就业机会。”张胜表示,项目尽可能在当地采购材料、租赁机械设备,支持区域经济发展。此次灾后重建,共有134家企业、2600余名施工管理人员、61000余名施工人员、6000余台机械参与其中。ipated。来自市、县、村的6600多名党员干部奔赴建设第一线,吃住住留在施工现场,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,为灾后重建保驾护航。党员干部始终是灾后重建第一线的中流砥柱。 8月底的一天,古榕村村委会主任三杰接到电话,告知古榕村重建工作需要大量人员。桑杰首先安排党员干部来到一线,发动更多村民参与,为重建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。 “灾后重建中,哪里需要党员干部,哪里就需要党员干部。”桑杰说。米玛次仁,萨迦县铺村党支部书记。对他来说,过去的六个月很忙碌,所以随时为群众解决困难。老PUM是村里的贫困户。因为他没有阿纳克,也没有精力在家工作,所以他经常需要帮助。有一天,马次仁看到Pum坐在自家门前,一脸悲伤,询问后发现找不到人帮她搬家。 “放心吧,我们帮忙吧。”米玛次仁立即组织村里20多名党员帮助老人搬家,搬家很快就完成了。终于搬进了新家,Pum握住大家的手,一遍又一遍地感谢他们。 “这是我们党员应该做的。”米玛次仁说道。大家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。扎西见参是拉孜县西勤乡仁达村的一名普通百姓。多次参加灾后重建活动。地震及持续强震造成多处农村道路严重损毁或塌陷,影响马路通行工厂和车辆。扎西建深和村民们时刻准备着修复受损的道路。为了方便修路,今年夏天他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平措林镇住了一个多月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灾后重建工程顺利完成,平措林乡人民住上了温馨的新家园。扎西建森自己的家也需要建设,但他并不担心:“都是用好材料、好设计,施工过程完全有监督,我感觉很轻松!”如今搬入新房,扎西见参非常满意:“新房子明亮又明亮,心里能感觉到温暖!”
 编辑:舒梦清